丁真、杨超越现身新电影,它背后的三点值得深思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
最近,一部电影在网上引起了关注和热议。
桌子的朋友圈里也有一些人开始纷纷为它打call。
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看完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,更是热搜上每一个普通人真实的生活记录。
它记录的,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、爱恨交织;它讲述的,是我们身边鲜活的故事。
这部电影的名字叫《我们的新生活》,是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重点扶持项目,属于社会现实题材喜剧电影。
电影演绎了大时代下小人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在柴米油盐中感受生活真谛,在鸡飞狗跳里领悟情感珍贵。
它一共有5个单元,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,从市井生活到诗和远方,每一个人物,都让我们有着深深共鸣,不仅有蔡明、张凯丽等老戏骨的倾情出演,还有杨超越、李汶翰、丁真等“新血液”的加入,良好的口碑和反馈为“精品化”网络电影树立了新标杆。
许多网友在看完之后都感叹说,看完觉得甚是过瘾!
电影的取材都很贴近生活,又在生活的平凡上进行了升华,让人笑中含泪,笑完之后有了许多深思和期盼。
我们每个人,每一个年纪阶层,都能在电影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《广场恩仇录》中,张双利老师饰演的黄大爷,退休以后跟随儿子一家在广东生活。
为了融入新生活,他加入了广场舞队。
可是场地有限,广场舞队的大爷大妈们跟篮球队的小伙子们起了冲突。
而篮球队的领队,就是黄大爷的亲孙子。
这既是一场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“战争”,也是一次爷孙之间的情感拉锯。
他们都在比,看谁先妥协。
这个故事,太像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了,不是吗?
这几年,广场舞大爷大妈和少年人之间的“斗争”,好像一直都没有停歇过。
2017年,河南洛阳的老爷爷老太太,就因为跟年轻的小伙子们抢场地而大打出手。
2020年,湖南邵阳新邵广场。
广场舞大妈在那里跳舞,而几个想打篮球的热血少年试图在那里打球,双方因为场地问题争执不下,最终产生冲突。
近几年,因为争夺篮球场跳广场舞而引发的矛盾,更是不计其数。
这些冲突和事故里,我们总能听到年轻人说:
不是老人变坏了,而是坏人变老了。
我们总把矛头指向老人,觉得是他们无理取闹,蛮不讲理。
但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老年人要去篮球场跳广场舞?为什么明知道会产生冲突依然要去跳?
那是因为这座城市,属于他们可以跳舞的场所太少了,我们忽略了他们真实的需求。
就像电影的最后,老年人有了老年人跳舞的地方,篮球少年有了专门打篮球的地方,矛盾迎刃而解。
表面上看似是篮球少年的冲突,其实是更深层次的是两代人互不了解。
老人们在这个城市里,实在太孤独,
孩子正是肩挑两头的年纪,有他们自己的事业要忙碌;
孙子孙女们长大了,两代人之间,已经在无形之中树起了一道道残酷的壁垒。
而广场舞队,是他们可以依靠和有归属感的地方。
他们无处可去,无话可说,只能在这组织里,释放自己残留的活力和精神。
就像电影中的那个篮球少年,他一味地觉得爷爷加入老年人舞团只是为了“好玩”,为了“追求”广场舞里面的阿姨,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舞蹈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信仰和精神寄托。
广场舞里面,有带着癌症生活了9年的阿姨,有长了结石却从不喊痛的大叔,而他们能够坚持一直运动下去,真的值得敬佩。
而且,我还要说的是,虽然我们的长辈们在老年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,但他们从未停止爱我们。
就像在电影的最后,爷爷的广场舞比赛失败了。
他心灰意冷地擦干净家中的马桶,收拾好自己的东西,准备回老家。
临走之前,他给孙子买了一双球鞋。
孙子接到那双带毛的“AJ”,眼泪顿时决堤。
我们身边的这些老人啊,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,默默地表达对我们的喜爱和关心。
虽然我们有时候会嫌弃他们思想跟不上时代,会嫌弃他们不爱干净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,
但有了这份爱,还有什么不能和解的呢?
我们从未停止爱彼此,只是我们要学会去发现那些“藏起来”的爱。
科技,请等一等走得慢的人
影片最让我心酸的场景就是张凯丽老师饰演的“妈妈”。
在大城市里面,对于女儿来说,那些高科技的家具和电器是美好生活的象征,而对于不会使用的她来说,就是噩梦和痛苦的来源。
她不知道如何简单快捷地给“siri”发出指令,于是整个屋子里的家电都乱了套。
她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智能按摩椅停下来,一不小心坐上去,整张脸被揉到扭曲变形。
她想跟女儿交流,但她总在伏案工作,跟她说话,总是得不到回应。
在这个家里,她显得格格不入,却无法将孤独诉之于口。
现在像这样的老人,有一个令人心酸的名字:老漂族。
我们都知道“北漂”、“沪漂”、“深漂”,可很少知道“老漂族”。
他们远离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乡,来到车水马龙、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。
他们放下熟悉的乡音,仅仅是儿女的需要,他们便奔赴远方,为子女带孩子。
但是,来到这里之后呢?他们极度不适应。
他们不习惯坐电梯,不会使用扫地机器人,不认识各种各样的新型家电。
他们会被子女抱怨,做菜只做那老三样,根本不懂得如何荤素搭配。
他们害怕出门,因为不会扫二维码,不会使用智能手机。
而最悲哀的是,他们进入城市所遇到的这些问题,我们作为子女的大部分都会看不见或者忽略。
央视曾经做过一期节目:《扫码时代,别让老人“落在身后”》,其中有一个环节很戳心,问道:你什么时候意识到,老人被留在了身后?
网友A回答说:是姥姥姥爷自己去交电话费,跑了十几个营业厅,被告知“不收现金”的时候。
网友B回复说:不用叫车软件就打不到车,五线城市明明打车起步价就能绕一圈,结果老人家花了4个小时才到家。
网友C回复说:停电的时候,外公外婆怎么也找不到手机里的手电筒,就摸黑在屋子里吃药。
我们年轻人在智能时代很适应,也很享受这个互联网时代,可是你根本不知道,就是这样的生活,成为了他们的困境。
在黑龙江,67岁的大爷买完葡萄,准备结账,却被告知,只收微信,不收现金。
大爷拿着纸币尴尬地站了一会儿,还是无人搭理他。
他心酸地拿起葡萄不断控诉:我拿的是人民币,不是假币啊,你让我在那儿站着,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……
那一幕,心酸极了。
在中国,有2.5亿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。
来到大城市,他们最常见的一个姿势,就是双手紧握,唯唯诺诺地站在一边,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。
他们曾经用一生的心血,为这个时代的进步添砖加瓦,但残酷的是,他们慢一步就没有跟上这个时代。
所以,我们和父母之间一定要设身处地地相互理解,他们学不会的东西,我们一遍一遍耐心教,总有一天会学会,他们不明白的现象,我们一遍一遍沟通,他们总会理解。
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间,应该学会互相成就,我们始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,要相互尊重。
如果可以,就让他们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吧。
如果他们喜欢大城市,就让他们来大城市,如果他们喜欢追潮流,就让他们追潮流吧。
不要用自己的观念,去捆绑他们的生活。
即使身为父母,也应该有资格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,过自己的生活。
就像前段时间“离家出走”的56岁的苏敏阿姨,她开着一辆车子去旅行,她说想跟生活请一个假,做回真正的自己。
在旅途中,她涂着口红,站在花海中,仰着头绽放出了最美的微笑。
电影中,张凯丽饰演的“妈妈”也有了一个让人欣慰的结局。
她勇敢地走出了桎梏,去拥抱新生活。
直播带货,骑摩托车,做了很多年轻时觉得“疯狂”和不可思议的事。
这团夕阳红,正熊熊燃烧着。
每一个人,都应该有追求新生活的权利。
这才是这个时代,赋予我们的最好的样子,不是吗?
内心的光,就是最温暖的人间烟火
影片中,杨超越饰演的陈静羽,是一个在疫情中失去挚爱的女孩。
她曾和未婚夫约定,蜜月旅行去西藏。
可惜的是,只有她一个人只身前往。
未婚夫去世一年了,她的内心依旧无法痊愈。
她开着车去往西藏,但没想到,车在半路中出了故障,她滞留在了四川。
这个带着伤痛的女孩,跟热情的四川人民一起,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生活。
一开始,她觉得这些人很吵闹,没有界限感。
但后来才知道,她停留的这个地方,是北川。
是2008年地震中,被割裂的地方。
那个看上去很烦的修车工人,竟然是一位老师。在地震中,他死里逃生出来了,但却毫不犹豫地返回去救自己的同事;
那个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客栈老板,其实在那一场巨大的灾难中,失去了自己的妻子。
那些和她一起采茶的工人,其实每一个人,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疾。
这些温暖的陌生人啊,明明自己带着伤口,却还笨拙地治愈留在这里的陌生人。
“因为之前淋过雨,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。”
听到这句话,看到陈静羽被带到那些在地震中死去的人墓碑前面时,一下子热泪盈眶。
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?
公交车上,一名女孩正在哭泣。
这一幕被细心的司机看到了。
停车驻站的时候,她并没有着急把车开走。
而是把自己的苹果递给了女孩。
“人家说这里面都是好运气,回家把苹果吃了,睡个好觉,一切都过去了。”
女孩崩溃大哭,紧紧地抱住司机师傅。
网友“九万肯定看不到”说:
12岁那年,妈妈去世。
后来,他还是用小手机给妈妈的号码发短信,打电话,虽然他知道,不会再有人接了。
忽然有一天,号码那头,出现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。
他心下一惊,赶紧说明理由并道歉。
中考之前,他还是忍不住给那个号码发了短信。
竟然得到了回复:
宝贝加油,妈妈在天上看着你。
那一瞬间,眼泪破防。
在城市里生活太久,我们不自觉地将自己和别人拉开一条长长的界限。
别人的事情少管,不该问的时候不要过问。
于是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变得冷漠而生疏。
可是,我们最终会发现:
我们不是钢筋水泥下的机器,不是城市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我们需要人和人之间的温度,去治愈内心的伤痛。
即使带着伤口,即使被命运抛低,但只要你有需要,我依然会毫不犹豫,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你。
这就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普通人的故事,不管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,父母和子女之间,还是我们和陌生人之间,都是靠着爱,靠着善意,一起携手前行。
曾经看过一段上个世纪的视频,街头采访问年轻人:20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?
那是1995年的采访,那时候,我们的一切都很落后。
但我依然被他们眼中的光芒所点燃。
他们说:我们一定会变得更好,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强大的国家。
我想说的是:这不仅仅是预言,更是一份自信。
很庆幸,他们所期盼的东西,都实现了。
我们普通人拥有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,过自己想过的生活,享受自己该享受的人生。
科技的发展,科学的进步,并不能阻碍我们和家人,反而会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。
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代际问题,只要我们之间还爱着彼此,就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。
亲情的余温在,友情的力量正闪闪发光,而陌生人,也正朝着我们点头微笑,这个新的世界正朝着我们频频招手。
让我们带着欣喜和骄傲,去奔向更好的生活!